首页 > 免费试用 > Star.21 智能健康手环 > 试用报告

Star.21 智能手环初体验

金小虫 发表于2014-10-06 21:51 1643阅读 | 评论
TA对产品的总评分: 3.6 外观(5.0分) 实用性(3.0分) 易用性(3.0分)

感谢奇酷这次的试用。

开箱

▼Star.21智能手环的外包装还是很有意思的,正面是产品的外观图以及略提升B格的英文介绍,表达自己是一个全天候佩戴的健康监护产品。

▼换一个角度看一下,侧面则是更多颜色的手环示意图,并且标明了仅适用于iPhone4s及以上的机型和安卓设备,这里我个人的理解应该是只有支持蓝牙4.0的设备才能支持。为了低功耗,延长续航时间,降低了兼容性。

▼背部则是以图例的方式展现产品特色功能:1、无线同步;2、查看时间;3、运动数据追踪;4、热量消耗计算;5、睡眠监控。

其实官方的说明还漏了一个内容,就是无声闹钟,其实这个功能绝对是手环的卖点之一。

▼另外一边的侧面是产品参数,看图就好了。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只写了生活防水,并没有标注详细的防水等级,那么为了安全起见洗澡的时候还是不要佩戴了,以防损坏手环。

▼星21手环的开箱方式很有意思,他在包装箱的正面有一个小小的开盒图标,提示用户从这里撕开包装。

▼撕开这个封条后,一个小小的惊喜出现了。



▼这个细节真的设计的很有意思,让简单的开箱仪式也变得庄重了起来。

▼还不仅仅于此,撕开封条后的下方先露出第二层的黑色包装盒,上面还有一个手环形状的暗纹,正好与外包装相呼应。细节之处实在太用心了。

▼内盒上也有一个手环的样子。

▼2层包装盒

▼实物拿在手里非常有质感

▼内部包装盒上还有一个封口贴,我不太确定上面的图案显示,只能猜测应该是“星21”的甲骨文写法或者一种艺术类的改造写法。但是从拆开外包装一直到内包装一路的小惊喜,真的让我开始尊敬起设计这款产品的产品经理,他实在太用心了!

▼打开包装盒,映入眼帘的第一个就是充满暗纹与星座点缀的装饰面板,然后手环的本尊位于盒内中央部分,可是见到了并不代表能拿到。

▼第一层的装饰盖掀开后可以看到背面是手环的基本方法,需要先下载对应的app,然后打开手机蓝牙进行配对。


▼然后需要打开第二层的盖板,又一个体现细节的设计,盖板上都有一个小布条,便于提起盖板。

▼全家福,手环、充电线、说明书

▼手环是由硅胶腕带跟中间的菱形凹凸切面的主体组合而成


▼星21手环没有采用分体设计,从视觉上我个人觉得这样整体性很强的产品会让人舒服很多。


▼连腕带的按扣都是菱形凹凸切面的设计,细节啊细节!

▼腕带也是采用的双重套扣

▼手环内侧是一些产品生产信息还有一个充电口,硅胶口密封的很严实,我觉得虽然官方没有明确说支持洗澡,但是看上去即使洗澡使用也不会有太大问题。

▼佩戴效果


▼充电效果


软件

▼与手机配对

▼与手机配对

▼进入应用会有详细的用户引导

▼主界面的介绍

▼睡眠监控功能的介绍

▼无声闹钟功能的介绍

▼目标设定

▼计步功能

▼星旅功能


▼星旅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功能,里面一共有21个小目标需要用户完成。这里也正对应了Star.21手环的核心理念,利用Star.21的APP引导用户用21天完成21个小目标来改变以前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如睡眠晚,不运动等等。而且不单单是这样,如果完成星旅的途中有偷懒的行为,那么星旅是会倒退的。也就是必须坚持的完成任务,才能达成目标。我认为这正是Star.21最宝贵最有价值的地方,不同于其他各类手环的一个重要亮点。当我们身边充斥着越来越多的手环的时候,我们似乎忘记了我们最开始佩戴手环的初衷,不正是希望借助手环来改变我们都某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么。(本段星旅介绍引自8月份爱搞机评测)


▼设备参数

▼软件在手里刚刚使用三天,基本上很满意这款手环,这也是国内手环至少目前在我个人绝对能够算得上是精品范畴里的。不盲目跟风,有自己独特的产品定位。

我为了测试手环的睡眠监控功能,还特地同时佩戴了UP手环做对比,仅供参考。

左侧是UP手环的数值,右侧是星21的数值,可以看出UP手环的数据精准度还是明显优于星21的,手环的数学模型以及数据采样是一个长期优化的事情,不是新公司短时间内可以完善的。



▼由于我的刚需仅仅是无声闹钟,所以我个人并不是很在意这个记歩功能,也没有校验哪个更接近真实数值,仅供参考对比而已。

唠叨两句

其实很多人觉得智能手环是一个伪需求的存在,我个人不这么认为。由于跟老婆早晨出门时间不太一致,所以对于手环的无声闹钟功能就成了我的刚需,也因此一直佩戴着Jawbone UP手环。

Jawbone UP产品最初上市的时候问题百出,但是这种戴在手腕上的新鲜玩物极大的冲击了个人电子市场,媒体的眼光也不在局限于智能手机,仿佛一夜间智能穿戴设备就变成了未来的趋势,引爆了一个新的话题点。

到了2014年的今天,在这个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元年,一部分IT厂商甚至还有一些牛头不对马嘴的公司也都纷纷涉猎这个“热门”领域。大家都在以智能穿戴这个概念炒作,做噱头。本来科技应该是为人们服务,应该是解决人们一些实质问题的。可智能手环却是一个病态的设计逻辑。由于手环的特性所导致,他只能被动使用户获取一定的信息反馈,但是这些反馈数据并没有太多实质性的意义。更多的只是查看,看过以后不了了之,也没有大数据的支持。最终无非就是拼产品外观,拼软件UI,拼供应链话语权,拼到最后就是看谁的文案写的好,看谁的市场宣传做的到位,看谁价格压得足够低。

而还有一些分厂商,从手环这块蛋糕中看到了另外的市场份额,把当年也小热过一阵的手表手机做了做减法,又重新定位包装,设计了智能手表这个略高于手环的产物。由于手表多了一块屏幕的存在,从根本上定位就存在不同点,但是一般用户可不会在一个手腕上带2个电子产品。

其实我个人也经常询问自己我需要智能手环吗?

作为用户,我真正关心的永远只有一条:“这货解决了什么问题?”

然后我就陷入了思考,我是不是关注科技圈太久了,是不是应该跳出圈子仔细审视一下这个大环境。

如果作为纯粹的用户,我可能不会关注科技公司的各种噱头,也不会在乎他用了什么电子元件,采用什么技术,什么算法,什么数学模型,什么服务器支撑,甚至销量是多少,由此融了多少资,市值多少等等等等,这些都跟我都没半毛钱关系。

我只是个用户,用户与商家之间存在的关系只是非常单纯的商品交易。

那么从这个角度上我们来看一下,我买一个智能手环买到的是什么?

手环的功能有用吗?

目前智能手环的大体功能是:

睡眠监测、运动监测、震动提醒、身份识别等等。

先说睡眠监测,自从我带了手环以后,我看到的数据是这样的。

永远的达不成目标,永远的睡眠质量不够,其实我知道我睡眠质量不好,所以我最开始的初衷真的是希望借手环之力来改善自己的睡眠质量。

我们都知道每天睡8个小时是最理想的了,我也想能在11点前睡觉,然后早晨7点起床。出门遛圈狗,回来在街对面吃两根油条喝一碗豆腐脑,吃饱喝足再去上班。但现实情况是或许因为工作、或许因为家庭,我们只能12点以后再睡,并且还得早早的起床。在晚上我们没办法获得理想状态的足够睡眠休息时间。

而手环既然已经获取到了用户的睡眠相关信息,作为用户,我们需要的是一种能够根据我的年龄、身高、体重、工作状态、生活作息规律等,根据大数据的数学模型,针对不同的人群提出一套应对办法而不是傻乎乎的改进建议用户应该几点睡觉。因为这种建议是可以百度到的,让用户为一个能百度到的东西买单,可能碍于新鲜,会有人买账,然后等这个新鲜劲过了呢?至少我身边有很多人最初带着手环,带了一段时间后,都纷纷摘掉了,答曰:“没啥用。”

作为厂商可能更多的只会关心销量数据,因为这个牵扯到最直接的经济利益。但是作为一个有理想有情怀的厂商如果只看这么点眼前利益,那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比用户思考得更多,才有可能获得用户的认可。

那么手环是否能够改变一下设计思路?把采集到的用户睡眠数据上传到云端的数据中心,进行相应的计算。根据用户年龄,身高,体重,作息习惯、生活方式、出行方式、工作方式等数据情况,提供一个适应这个用户的专属意见调整方案。

用户场景:

今天工作太晚了,睡眠时间只有4个小时,早晨7点就要起床上班。

解决方案:

手环在早晨起床后,通过反馈手机APP终端,告知用户今天的睡眠严重不足的,会影响您的健康。

然后根据大数据判断,给用户提出今日补充睡眠的建议。

用户每天早晨上地铁会乘坐1个半小时的地铁,期间会经过3个换乘站,建议用户在2号线地铁上不要玩手机,闭目养神休息20分钟,这样可以略微缓解早晨睡眠不足带来的头痛。请用户到2号线以后按一下手环上的按钮,我来帮您计时,并且通过震动提醒您,以防睡过站。

中午11点半的时候再提示用户,现在已经11点半了,由于您今天睡眠不足,建议您出去简单吃一些清单的食物,然后回到工位靠在椅子上午睡一会,我会在下午1点上班的时间震动唤醒您,请放心休息。

不建议您趴在桌子上睡觉,因为刚吃过午饭对胃部消化不太好,诸如此类……

我觉得这种功能才是用户所期待的睡眠管理。而不是告诉我这个不好、那个不好。用户需要的是知道怎么做才好!

从用户需求角度看上面的问题,可能觉得没什么毛病。但是从厂商的角度去看这段需求,会觉得难度很大。但是做产品的不去解决最实际的问题,这种产品还有存在的价值吗?

我们再来说说运动监测,说的好听叫做运动监测,说难听点就是个计步器,可以记记走路,也能记记跑步,稍微高级的还能记记个游泳,骑车之类的。

但是,我走路,我跑步,我游泳,甚至我骑自行车,难道我自己不知道?如果说卡路里消耗能当参考,那么那个卡路里消耗准确吗?肯定是不准的。

 

很多手环都号称自己可以帮助健身,由于现在的工作绝大多数都是坐办公室,我们也确实需要做一些运动健身,来缓解身体的一些潜在疲劳。

但是对于用户来说,如果手环给出的数据只是经过采集后把数据展示出来,那么我实在不知道这个东西到底能起到什么作用。

以最简单的跑步来说,很多人都知道跑步可以可以健身,但是他们却不懂跑步的原理,更别说方法和技巧了。

 

结果很多人买了手环后,信心满满,信誓旦旦的说我也要开始健身了,要开始减肥了,一通乱跑,结果膝关节受损,脚踝歪了,体重没下来先落一身毛病,这些情况不是没发生过。

跑步健身也是一门学问,应该跑多远?应该跑多快?应该穿什么鞋?应该什么时间去跑?不同的人都要用不同的方法去跑步的。可是手环在这个环节扮演了什么角色呢?说实话,目前我还没看到任何一个手环真正把健身做到点上。

 

说个最简单的——MAF训练法,MAF训练法是由Dr. Philip Maffetone发明的训练方法,也是目前世界公认的最安全也最适宜新手的跑步训练法。

MAF训练方式比较温和、适应性强,无论专业运动员 、跑步爱好者、妇女、老人、受伤过的运动员、甚至初学者,都能很容易的去适应这个训练方法,尤其初学者在刚刚进入跑步这个运动时,很容易在一次两次跑起来后,就因为缺少专业的技巧方法出现问题:如腿脚酸痛、心率过高导致缺氧、心理上抗拒、肺活量不足导致运动时间短无法减肥等等,而MAF训练法正是较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

根据MAF的心率换算公式,再结合手环的传感器,可以非常精准的针对用户的个体特征给出合理的跑步指导,跑多远,跑多快,甚至什么时间跑的问题,都可以很好的解决了。

这些算法公式完全可以集成到软件中,并且能够根据运动情况时时提醒用户,何时快跑,何时慢跑,何时应该停止训练,何时应该增加强度,何时应该休息。然后再针对不同体重,脚型的人群推荐不同的缓冲跑鞋,结合用户想要锻炼的身体部位,再给不局限于跑步的不同健身方案。

我们可以在APP的算法中集成那些已经公开公认的行之有效的健身指导算法,循序渐进的完善手环的数据算法,实实在在的让用户体验到健身房那种私人健身教练般的有效指导。

.

说实话,现在的白领阶级的很多人,不是去不起健身房,主要是大环境中可能没有这个健身的概念,也可能是真的没时间,也有些人苦于不知道什么方式方法,或者说根本不会利用网络去查询适合自己的方法。

这时候作为企业,作为想把手环做下去的企业,就需要切实的针对用户潜在需求去设计解决问题。

到那时候,谁还会说:“啥?依靠手环来减肥?别闹了~ ”


评论()

发表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更多精彩等着你

意见反馈
关注公众号
在线客服
返回顶部
加载中...